91在线免费看_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_国产视频精品视频_1024cl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2019

用戶名:
密碼:
第2節(jié) 光明的陷阱

文_張靈均

“老爸,誘蛾燈是什么燈?”

我說:“誘殺螟蛾成蟲的燈。環(huán)保,又省成本!

“螟蛾會中計嗎?”

“會,它們天生有聚光習性呢!”

女兒“嗯”了一聲,仍然感到疑惑。又追問:“上次,爺爺在菜地打農藥,疏菜就不是有機食物了嗎?”我告訴她:“農藥容易在菜葉上殘留毒素的!彼f:“爺爺真笨,怎么不采用誘蛾燈的方法呢?”我一時半刻無語,不知如何向她解釋。見我不理她了,就逗我:“點盞誘蛾燈好玩吧,能不能買一個?”

我搖搖頭,說:“沒得買的。”

“那以前都是哪來的?”

“村民自己做的……”

……幾天前,想寫一組以誘蛾燈為意象的詩歌,遲遲沒找準表述方式而擱下,我在QQ上打下《誘蛾燈》三個字,提醒自己不要忘記了。這下被女兒上來看到了,有了上面的對話。

女兒沒見過誘蛾燈,她感到有點好奇也在情理之中。

這一代的孩子,已經有許多農耕的東西看不見了。再往后出生的,更不可能知道了。我甚至懷疑再過若干年,連這個詞也會消失。時代進步,科技日新月異,那些傳統的、落后的東西,勢必要遭到淘汰。我對女兒說:“燈,是光明的象征,寓意美好的前景。而這個誘蛾燈,恰恰是光明的陷阱!

女兒說:“不就是飛蛾撲火、自尋死路的意思嗎?”

女兒半大孩子,讀高中,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以及個性,什么都好奇,又有許多東西一知半解,你還要注意方法才能與她交流,不然她才懶得吸收你的灌輸。這時候,她纏我做一盞誘蛾燈給她玩,被我拒絕了,這不是無理取鬧嗎?都怪我平時太嬌慣,才敢在我面前任性。不過,我還是答應講故事給她聽,她從小愛聽我講故事,是我用故事喂大的孩子。我說就講我兒時與誘蛾燈的故事,她居然鼓起了手掌,表示歡迎。雖然,誘蛾燈已經退出我們的視線幾十年了,可這個詞一經被提起,就像一根彈簧蹦了出來,喚起了我對那個年代的情感記憶。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我還小,卻對那些歲月里的事刻骨銘心。

是的,一盞誘蛾燈是特定時代發(fā)明出來的,具有那個時代的意義。

在還沒有發(fā)明之前,村民殺蟲不外乎兩種形式:一種是用化學農藥噴殺。小時候,我還使用過一種噴霧器。就是把農藥按藥劑比例兌水盛裝在這種器皿里,通過壓力把藥水噴灑出來,直接灑在農作物的葉面上。因此,我至今還記住了幾種主要農藥名稱:有敵百蟲、敵敵畏、1059、1605、樂果等,不管什么農藥,使用時間稍微久一點,那些螟蟲就有了抗體,再使用這種藥物根本殺不死它,再改用其他品種,如此反復交叉用不同的農藥,到后來,不僅成本高,這些蟲類似乎也“百煉成鋼”了,什么藥也打不死它們。無奈之下,就只有采取另一種形式:手工擒拿的辦法。通俗地說,就是手捉蟲。這是無計可施的情況下,一種沒辦法的辦法了。

那時候,我們學校還經常停課,組織學生支農捉蟲活動。

一到夏天,我的許多時間花在棉田捉蟲上,幾乎很少有時間用來讀書。

螟蟲是聰明的,甚至是十分狡猾的。尤其棉鈴蟲,它把卵產在葉片的反面,具有很大的隱蔽性,一般來說是很難發(fā)現的。要知道那棉花地成片成片相連的,即使你偶爾看見幾個蟲卵連葉子一起摘下來,可多了,該怎么辦?棉花樹干比人矮,蟲卵又小,花費的勞動強度卻大。我想出一個好方法,那就是放低身子,逆光去觀看葉片,如果那片葉子在太陽的映照下,出現了痣一樣的斑點,一定是蟲卵,就去摘下這片葉子放進事先準備好的布袋里,帶回來埋入泥坑里?蛇@些蟲卵繁殖力真快,往往只要幾天就變成幼蟲了,幼蟲也只要幾天就長大了,簡直就是與人類賽跑,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消滅,一棵棉花樹葉子就要不了幾天,被吃得體無完膚。如果長了棉桃,還能鉆進去住在里面不出來了,人還真拿它沒轍。

后來,不知誰發(fā)明了誘蛾燈,情形比先前好了不少。

夏天,往往是螟蟲的大量繁殖期,危害水稻稻秧。那螟蛾產卵孵化出來的幼蟲,一旦讓它鉆進水稻秧心里,稻秧就會很快大片大片地枯死。所以,這種蟲又叫鉆心蟲。在那時候,誘殺螟蛾是防治螟害,減少損失的最有效途徑。

其實,制作誘蛾燈的程序并不復雜。

先用攪拌均勻的泥土,在田埂上圍起一個個澡桶大小的燈池(有的也使用陶盆之類的器皿)。一般根據田塊的長寬不同,每隔幾十米設一個燈池,池底和內壁上墊一塊塑料薄膜,以防漏水。在池子的中央,摞起兩塊斷磚作燈座,再放置一盞用墨水瓶做的煤油燈。墨水瓶內裝上煤油或柴油,用火點著露在外面的燈芯,燈就亮了。為了防風,還要在墨水瓶燈外面罩上一個燈罩。燈罩一般采用鹽水瓶來做。做燈罩很講究技術的,既要去掉瓶底,又要使瓶身不破裂,而且要使瓶壁底部齊整,人們利用熱脹冷縮原理,在鹽水瓶底端繞一根蘸了煤油的棉線,然后把鹽水瓶底部朝上豎立著,再用火點著棉線,等棉線燒掉,就捏住瓶口將瓶底朝下往冷水里一蘸,只聽見“咯吱”聲,瓶底就齊刷刷地掉落下來了。

一到傍晚,就把燈池里舀上水,再在水面上滴幾滴煤油或柴油(水面上有了油,螟蛾的翅膀沾上了就再也掙扎不出來了),然后把燈點著。天黑以后,螟蛾圍著燈光上下翻飛,多數都會掉在燈池的水面上。晚上,在莊上往四周田里望去,到處是縱橫成行的燈火,就像城里馬路上的路燈一樣。

第二天早晨,每個燈池的水面上都浮著一層螟蛾,有的還在撲著翅膀掙扎呢!

不知聽誰說,蝴蝶是由一種螟蛾演變而來。

雖然,我分辨不出蝴蝶是哪種蛾,卻對蝴蝶之死表示深深的同情。那么美的生物,怎么和農作物的敵人混合一起,就不明不白地死去。我們這群孩子們一致同意保護蝴蝶,又想不出一個好辦法,唯一的辦法就是去打掉田間地頭的誘蛾燈,救下一些蝴蝶來。至于造成更大的損失,我們哪還管得了那么多。

我們采取彈弓來執(zhí)行這項有意義的任務。

之前,孩子們自制彈弓是用來打飛鳥的,我們用苦楝樹結的籽粒當子彈。我們湖區(qū)平原最多的樹剔除楊柳,就是這種苦楝樹了。我不知道,這種很丑的樹有多大用途,只知道春天來了就開滿紫色的小花朵,一叢叢、一簇簇,說不上好看,卻多得出奇。一到夏天,這些花朵就結出一串串手指頭大小的籽籽。乍看,與青葡萄相似,卻不能吃,極苦又澀。從我們農場走出來的著名作家熊育群曾以苦楝樹為題,寫過一篇漂亮的懷舊散文。文章內容我記不得了,大概把苦楝樹寓意父老鄉(xiāng)親的生存環(huán)境艱辛。至于他們用這種籽粒做肥皂,我卻一點也想不起來。

我最刻骨的莫過于用苦楝籽作彈弓的武器。

男孩子們個個像猴子一樣善爬樹,能一下子摘下足夠的“子彈”。

飛鳥也好,棲鳥也好,偶爾打下一兩只可能是碰巧的,我們總覺得打鳥不過癮,后來就改打人家養(yǎng)的雞鴨,卻常被大人們責罰而有所收斂。

去打誘蛾燈的那次,我們終于闖了大禍。

一夜之間,我們滅了田間地頭上百盞誘蛾燈,當時我們感到很過癮。這事傳到村里去了,就引發(fā)一連串蝴蝶效應。

孩子們一個個被揪出來了。村干部找來竹條子抽打我們,用這種條子抽人很痛,傷皮肉,卻不傷筋骨。我小時候,經常被父母抽打,只要遮擋腦袋瓜子,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令我氣憤的是把我們幾個的手一并捆綁,由一根長麻繩子牽著,在全村上下屋場四處游行,這下就把丑丟大了,以至好久一段時間我都抬不起頭來。尤其在女生面前,覺得很沒面子。

那時候,誰犯了點事就游行,事情嚴重的就批斗。游行也是批斗的一種形式,而批斗是要扎臺子的,還要把全村老少召集在一起,以會議的形式進行,更顯嚴肅與莊重。我見過許多次批斗會,批判的對象是“地、富、反、壞、右”等,這些成分不好的人,是無產階級專政對象,只要是開會就先批斗一番,無論會議的主題是什么,這個是首要儀式。

我也被抓去游行,這是人生最大的恥辱。

我生來不是一個膽怯的人,卻從內心抵御這種形式。它從人格上摧殘你的信心與意志,以致后來好多年,我不敢在大庭廣眾之下講話、作報告,我總覺得臺下那么多雙眼睛望著我,像審判我。這種心理障礙持續(xù)了多年,雖然后來有所好轉,但還不能痊愈。

此刻,我正在一盞仿煤油燈下寫作。不禁停頓下來,疑有某種機緣巧合。我新裝修房子后才買了這盞油燈,完全是無意的。也是我陪朋友去買燈飾遭遇了這盞油燈。朋友選擇了歐式風格,可這盞油燈混雜其間,極不協調,且格外刺眼。我之前經過這家店,并在這家店為女兒買了一盞洋氣的臺燈,卻沒有看見這盞老土的油燈。而這次無意瞥見,有了點小興奮。盡管我的燈已經安裝完畢,可我還是愛不釋手,決定買下來。

我指著燈問店老板:“這個多少?怎么還沒有價格標簽?”

店老板說:“你隨便給個價吧!反正就這一盞,好多年無人問津。”

我說:“最多一百元!”

他說:“可以!”

安裝的時候,女兒瞅過來瞇起眼睛笑:“爸,還真買了一盞誘蛾燈呀?”

我告訴她:“這盞是仿煤油燈,屬工藝品,不像誘蛾燈那般難看。”

即使是一盞油燈,城里出生的女兒也沒有見過的。

她說:“真丑!換一盞好看的臺燈吧?”

“可我喜歡!”就懶得搭理她!

她就感嘆:“是呵,年紀上來了,品味下來了!”

我揚起手表示要敲她兩下,她見勢就奪門而逃……

她哪里知道我內心的想法呢?

我對兒時用過的東西,總有一種莫名的親切和感動,這豈是她能理解的。我再次端詳這油燈,從外形上看,透明的玻璃燈罩,罩著燈具,與我兒時讀書用過的煤油燈沒有區(qū)別。當然,仔細觀看就會看出破綻來。燈盞的肚子里是空的,也不能灌煤油,或其他燃油,自然也沒有燈芯,而是安放了一個小小的電燈泡,泄露它是仿制的現代工藝品。

記得店主還告訴我,他才做燈飾不久的時候,由于本錢不夠,每種燈一般只進一對。這種燈原本進了一對的,另一盞在運輸途中燈罩壞了,也就剩下這一盞。

這盞燈幾年無人問津,仿佛是等待有緣之人。

是的,我成了那個有緣人。

從此,一盞仿油燈,每夜陪伴我讀書與寫作。

加斯東·巴什拉說:“若一切緩慢變化著的東西能用生命來解釋的話,那一切迅速變化的東西就可以用火來解釋。”火是超生命的,也是我溫暖回憶的源頭。這里面藏著許多的往事,也為我的重溫找到了一條可能的途徑。

我的燈透過窗戶,把金色的燈光射到樓下沉睡的樹木上。

也許,燈可以照亮精神的勞作與遐想。

從燈那里,我得到更加親切的光與熱,并熱愛燈安靜的在場。

黑夜里,“靈魂在燈后面堅持著,即我本來要成為的那個靈魂!保ê嗬げ┧箍疲┰谖铱磥恚瑹o論是什么燈都是散發(fā)的,飛舞的,而非集束的。從強到弱,最終淹沒在黑暗里。所有的光亮,都是夜晚的眼睛,都是黑暗的意象,都是我潛意識里追尋的生命體。

寫作讓我落入光明的陷阱里,不能自拔。

選自《廣西文學》2013年第10期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