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免费看_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_国产视频精品视频_1024cl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2019

用戶名:
密碼:
第2節(jié) 萬事但求半稱心

 

  “半”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字,但在日常生活中,若能巧妙運用,便可表達出諸多理趣。比如,“行百里者半九十”,提醒人們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又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道出了做事起始階段的重要性;再如,“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強調(diào)治學要腳踏實地,不凌空蹈虛。
  在現(xiàn)代語境中,“半”字的使用頻率極高。“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可嘆青春不能長駐;“說半句留半句”,叫人捉摸不透;“半個月亮爬上來”,月色朦朧,令人神往;“半死半生”、“半吞半吐”、“半信半疑”、“半推半就”、“半斤八兩”、“半途而廢”、“半邊天”、“半掩門”、“半瓶醋”、“半吊子”……林林總總,不勝枚舉。
  “半”是一個美學詞匯,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曾營造出審美的意境。比如溫庭筠的《題望苑驛》:“弱柳千條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絲。”在春風雨露的滋潤下,柳枝吐露出嫩綠的新芽,煥發(fā)出春天的生機!又如黃公度的《道間即事》:“半濕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麥秋天。”將初夏江南的時令、物候與農(nóng)事納入詩中,豐富了季節(jié)感,彌散出濃郁的生活氣息。再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夕陽照水,波光粼粼,半江碧綠,半江殷紅,多么像一幅色彩絢麗的油畫!
  以上詩中的“半”字,構思巧妙,頗具匠心,營造出了一派四時景色的詩情畫意。
  此外,還有杜甫的“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李商隱的“為報行人休折盡,半留相送半迎歸”;白居易的“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元稹的“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蘇東坡的“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徐渭的“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龔自珍的“資格未高滄海換,半為義士半為僧”;蘇曼殊的“袈裟點點凝櫻瓣,半是胭脂半淚痕”;朱熹的“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等詩句中的“半”字所營造出來的意趣,是辭典上的字面釋義永遠也無法概括得出的。
  更有甚者,明代詩人梅鼎柞有一首詠春詩《水鄉(xiāng)》:“半水半煙著柳,半風半雨催花。半沉半浮漁艇,半藏半見人家。”
  全詩雖僅4句24個字,詩人卻連用了8個“半”字,把一幅半隱半現(xiàn)、煙雨迷蒙的江南水鄉(xiāng)春景圖描繪得惟妙惟肖,給人一種恍惚迷離、縹緲散逸的美感,意境奇妙,饒有情趣。
  “半”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心靈狀態(tài),一種人生智慧,一種處世哲學。我們只需稍作考證,就能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找到其思想根源:譬如《道德經(jīng)》“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中庸》“中立而不倚”、《論語》“過猶不及”、《菜根譚》“路留一步,味讓三分”、“花看半開,飲酒微醺”,無一不體現(xiàn)出中國人崇尚中庸之道中的“半字哲學”。
  宋代理學家邵雍有一首詩,題為《安樂窩》,其中有兩句是:“美酒飲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開時。”
  明末清初的碩學鴻儒李密庵,有一首《半半歌》,可謂將“半字哲學”發(fā)揮到了極致。
  歌詞如下:
  看破浮生過半,半字受用無邊。半中歲月盡幽閑,半里乾坤寬展。
  半郭半鄉(xiāng)村舍,半山半水田園。半耕半讀半經(jīng)廛,半士半姻民眷。
  半雅半粗器具,半華半實庭軒。衾裳半素半輕鮮,肴饌半豐半儉。
  童仆半能半拙,妻兒半樸半賢。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顯。
  一半還之天地,讓將一半人間。半思后代與滄田,半想閻羅怎見。
  飲酒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半帆張扇免翻顛,馬放半韁穩(wěn)便。
  半少卻饒滋味,半多反厭糾纏。百年苦樂半相參,會占便宜只半。
  林語堂十分欣賞李密庵用生花妙筆在其《半半歌》里所描繪出的那種知足常樂、隨遇而安、怡然自適的生活狀態(tài),認為這是“中國人所發(fā)現(xiàn)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半字哲學”不僅體現(xiàn)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國外人亦對其推崇備至。德國哲學家尼采曾作過一首詩:“別在平野上停留,也別去爬得太高。打從半高處觀看,世界顯得最美好。”
  據(jù)說日本書道有一派以禪為宗旨,書法的特色是一篇字總留有幾處敗筆,如刻意的脹墨與枯筆,意在暗示:人生沒有百分之百的圓滿。
  不唯書道,日本茶道里專門有一種品位,稱之為“殘缺之美”。
  這一切,無不是在追求一種“半”的人生哲學。
  晚清“第一中興名臣”曾國藩可謂深諳此道。他常誦的格言是“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治生不求富,讀書不求官,修德不求報,為文不求傳”,常求的境界是“花未全開月未圓”,并將自己的書房取名“求闕齋”,意在持滿戒溢、知足自省。他在平定太平天國、位極人臣、功勛顯赫時,毅然自裁湘軍,功成身退。既保全了自己,又消除了朝廷的顧慮,最終為自己謀得了握有實權的兩江總督一職。在五十五歲時,他上疏請求解除一切職務,注銷爵位,提前退休,在宦海沉浮、毀譽參半中成就了自己的千古英名。
  “忠誠體國,節(jié)勁凌霜”、“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以至世人給予他無盡的褒獎。
  此外,像歷史上范蠡幫越王勾踐滅掉吳國后,功成身退,泛舟江湖;張良為劉邦奪得天下后,退隱林泉,名垂青史……他們都被后人稱為立德、立功、立言的一代圣相,堪稱我們?nèi)松詈玫膶煛?/div>
  日中則昃,月盈則虧,器滿易傾,弦滿易繃,天理如此,人道亦然。
  人生也好,世事也罷,現(xiàn)實生活中,盡管世人都在追求圓滿,但事實上又有幾人、又有幾事能夠達到圓滿的境界,最終無一不是帶著遺憾、帶著闕如到達終點的,誠如杭州靈隱寺楹聯(lián)說的:“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但求半稱心。”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