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節(jié) 欲擒故縱,伺機而動
-
在如今競爭激烈的社會,要想更好地控制局勢,掌握欲擒故縱的計謀是必不可少的。欲擒故縱中的“擒”是目的、結果;“縱”是方法、手段。
鬼谷子說:“故去之者從之,從之者乘之。”意思是,想要除掉的人,故意先放開他,使他放松戒備,充分暴露,待抓住其把柄后就乘機一舉除掉他。先放開他,是為了更好地控制。
欲擒故縱中的“擒”和“縱”,是一對矛盾。其中,“擒”是目的、結果,是實質;“縱”是方法、手段,是表象。
謀略要善于變化,特別是要善于從反方向下手。鬼谷子進一步闡述:“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斂,欲高反下,欲取反與。”想要講話,反而先沉默;想要敞開,反而先收斂;想要升高,反而先下降;想要奪取它,必須暫且拿給它。事情如果從正面無法入手,不妨考慮反其道而行之,往往能收到化繁為簡、事半功倍的效果。
西漢宣帝時,趙廣漢任長安京兆尹。當時長安的治安形勢一度混亂,百姓受害的事時有發(fā)生,官匪勾結十分猖獗。面對嚴峻的形勢,趙廣漢召集心腹下屬說:“我上任伊始,并不熟悉此中內情,亂下重手只會引起混亂。我想讓你們暗中偵察,把盜賊的蹤跡摸清。”下屬遵命行事。
趙廣漢命人暗中詳查,表面上卻非常放松。盜賊們以為趙廣漢碌碌無為,于是更加放膽胡為。一時之間,盜賊蜂擁而出,長安形勢更壞了。
朝中大臣上書指責趙廣漢失職。漢宣帝得知后,怒氣沖沖地質問趙廣漢:“朕深居宮中都聽說了城外盜賊橫行之事,你有什么交代嗎?”
趙廣漢連連叩頭,說:“陛下不必擔心,請讓臣把話說完。賊情不明,輕舉妄動便會打草驚蛇。臣故意裝作不聞不問,只是想讓盜賊悉數(shù)暴露,以便臣的屬下全然摸清盜賊的狀況,查清他們肇事的根源,以及那些和他們勾結的差吏收取了多少賄賂。只有將這些情況都搞得明明白白,才能一網打盡他們,讓他們無法抵賴。陛下放心,臣已廣布人手,偵察此事,過不了多長時間,便是盜賊的末日了。”
漢宣帝聽罷,于是不再責怪趙廣漢。
不久,趙廣漢已經全面掌握了賊情。他四面出擊,每擊必中,長安盜賊很快就被清理一空了。
趙廣漢欲擒故縱,在摸清盜賊的底細之前,絕不貿然行事,打草驚蛇。等到將一切情況了然于心,時機完全成熟后,他才果斷出擊,從而一擊奏效。
把對手的底細摸透,了如指掌后再出擊,始終是戰(zhàn)勝對手的一個重要前提。這需要耐心細致的調查和取證,不可急于一時。如果逼得對方狗急跳墻,以致兩敗俱傷,是不可取的。先放他一馬,目的在于使對方的斗志逐漸懈怠,逐漸消耗對方的體力、物力,然后再尋找機會,全殲敵軍,達到消滅敵人的目的。
“欲擒故縱”的策略在處世中應用甚廣。當有人求你辦事時不要貿然答應他,而應循序漸進,逐步深入,吊足他的胃口,最后再答應他,對方就更會感激不盡。在談判策略上也經常用到這個方法。有時候我們需要在談判一開始就拋出一個看似無理的條件,它能讓你在談判一開始就占據(jù)比較主動的地位。所以,如果當你的一個要求對方很難接受時,在此前你不妨試試提出個他更不可能接受的要求,這樣或許你會有意外的收獲。
欲擒故縱也可以用于愛情上。愛上了一個人,先不冷不熱,故意裝作不在乎,待對方著急時,一鼓作氣“俘虜”對方。大學生阿鵬喜歡同系的一位女同學,幾年同窗生涯,鮮花、禮品不知送了多少,那女生始終對他若即若離,沒有一句痛快話。一直到畢業(yè)了,兩人在同一座城市找到了工作,關系還沒定下來。阿鵬自問這護花使者的角色也演得夠盡心的了,到底差在哪兒了呢?有明白人一語點透:你對她稍稍遠一點兒試試。于是他借口工作忙,一星期也沒打電話問候,見面時行色匆匆,一副高深莫測的模樣。如此這般,那女孩終于沉不住氣了,反而來找他訴委屈。
一般來說,人們普遍都有種逆反心理,你越屈就,他越是端架子,想辦的事兒就很難談成了。如果你心平氣和,若即若離,擺出一副可有可無的姿態(tài)來,對方看見了,無形中就會產生這樣一個印象:他實力雄厚,但自己的時間有限,要辦什么事,趕緊趁早吧!
處世不能風風火火、直來直去,你必須有一套欲擒故縱、放長線釣大魚的本事。心急吃不成熱豆腐,你還得定下心來,從長計議。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