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免费看_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_国产视频精品视频_1024cl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2019

用戶名:
密碼:
當前位置:圖書頻道 > 綜合其他 > 莊子的快活:王蒙讀《莊子》外篇 > 第 3 章 馬蹄:東方古典的阿凡達烏托邦
第4節(jié) 圣人之過,文明之罪,嗚呼

  夫馬,陸居則食草飲水,喜則交頸相靡,怒則分背相踶(dì)。馬知已此矣。夫加之以衡扼,齊之以月題,而馬知介倪、(yīn)扼、鷙曼、詭銜、竊轡。故馬之知而態(tài)至盜者,伯樂之罪也。
  
  這個馬,生活在陸地上,吃草喝水,高興時互相用脖子撫摩,生氣時背對背尥(liào)蹶子。所謂馬的智力不過如此罷了。可人要給馬匹加上轅木、籠頭、套具、口嚼,于是馬也就學會了如何折斷或擺脫轅木、籠頭、口嚼、套具的束縛,如何對抗逃逸。所以說,馬學會了對抗人類的各種招數(shù),這都是伯樂的罪過呀。
  
  然而這是從馬的角度上看,從人的角度上看呢?人是要用馬的膂力的,沒有那些工具,馬當然舒服了,但是也就不為人用了。還有,這里的問題是馴馬過程使馬也產(chǎn)生了被使用的需要,只有被使用,才能得到飼養(yǎng),得到存活繁殖。使用與被使用,這正是文化的起源,也是對于自然的冒犯的開端。奴役者本身也是被奴役的,任何對于自然的使用,其實也在使用自身,使自身的存活繁衍大大地復雜化、人為化、困難化了。人們毀壞了原木,制造了典禮上使用的高級酒樽,從此必須在典禮上行禮如儀地飲酒,或只剩了做飲酒狀行飲酒禮,越來越多地失去了自自然然與情人、家人、好友飲酒鬧酒的樂趣,卻得到了參與典禮的滿足感與虛榮感。
  
  文明有文明的代價,無文明有無文明的代價。文明的代價是純樸自然的失落,是煩瑣,是走形式走過場、虛與委蛇乃至騙局偽善的出現(xiàn),是以文明以價值為理由引出的愚蠢而且殘酷的紛爭。無文明的代價是貧窮落后、愚昧無知、挨打受欺,被淘汰而滅亡。莊子,有時還包括老子,只談一面的代價,但確實談得精彩,令人耳目一新。
  
  另一方面的意義是:這里表面上談馬,實際上是談治與“治于”(如所謂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即統(tǒng)治與被統(tǒng)治的關(guān)系。莊子的說法是:被統(tǒng)治的草民,本來如未遇伯樂的野馬一樣的純樸簡單,問題是伯樂,也就是偉大的君王與大臣太智慧也太啰嗦,制定出各種招數(shù)來統(tǒng)治民人,制造出各種衡扼、月題(橫木頸扼與馬額上的裝飾),如今之所謂轅木、籠頭、口嚼、套具……來巧為控制馬兒;與此同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無政府主義是對于官僚主義的懲罰,草民們也發(fā)明了各種陽奉陰違、腹誹、口是心非的招數(shù),伺機破壞搗亂,直到提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與“彼可取而代之”的造反有理論等對抗之。從此天下多事,治人是越來越難、越來越危險了。
  
  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及至圣人,屈折禮樂以匡正天下之形,縣跂仁義以慰天下之心,而民乃始踶跂好知,爭歸于利,不可止也。此亦圣人之過也。
  
  在那個上古赫胥氏的時代,民眾安居而不知所為,沒有什么一定要做、急著要做的事,出門也沒有什么地方一定要去,有東西吃就很開心,吃飽了就悠游自在,大家都是這樣生活的,大家要做的能做的事止于此。等到圣人出現(xiàn),費盡心力弄出些禮呀樂呀來匡正天下的行為舉止,標榜仁義來安撫天下的民心,于是民眾開始奔競用智,爭逐私利,而不能休止。這些都是圣人的過失啊。
  
  十分有趣的思路。大家渾渾噩噩,嬰兒一般,餓了吃,累了睡,得空就玩,其他什么也不知道,這是理想嗎?好像缺點什么。人活一輩子,還想發(fā)展自己的腦力、體力,想求知求美、求幸福求光榮、求意義求價值,并期盼這些追求的充分實現(xiàn),甚至還想在各種比賽中一顯身手,雖敗無憾,不能不與聞人生競爭之盛況。而且,人還有智慧與靈魂,不但要知道生存諸事,還要知道點形而上,知道點開始與結(jié)束,永恒與無窮,我之外的你與他,有形之外的無形,肉身之外的靈魂。
  
  于是有了人類的與中華的文明文化、圣人先賢……有了信仰、價值、觀念、科學、技術(shù)、各種文化的精神的與物質(zhì)的成果,有了歷史,有了文明的積淀……與此同時,歧義、競爭、虛偽、陰謀手段、盜竊與歪曲也在發(fā)展,世界愈來愈復雜,生活愈來愈復雜,紛爭愈來愈復雜,罪惡愈來愈發(fā)展……


  
  有兩句話有點意味。一是“踶跂好知,爭歸于利”。“踶跂”是自矜,是得意,是臭美;“好知”是好動心眼,是搞手段。為什么好知不能是好學不倦、誨人不厭呢?為什么智慧不是首先帶來文明與進步、幸福與快樂,而是首先帶來了陰謀詭計呢?這是值得深思的。培根講知識就是力量的時候,不會有這樣的思路的吧?而如今對于科學主義的批評,能不能夠從老莊那邊找到源頭呢?
  
  “爭歸于利”的說法則比較實在。概念愈復雜,價值愈強調(diào),說法愈發(fā)達,爭執(zhí)就會愈多,爭來爭去其實是利益的爭奪,人與人、家庭與家庭、族群與族群、地域與地域、國與國的多少抽象的爭論均牽連到具體的利益,爭于義的實質(zhì)是爭于利,這話夠直截了當?shù),也夠令人嘆息的啦。
  
  二是“圣人之過”,這個說法也有內(nèi)涵。此前《莊子•內(nèi)篇》中提到圣人,大多是褒義的。這里的圣人成了罪魁禍首。圣人影響大,貢獻大,帶來的變化與付出的代價也必然大。圣人圣人,說到底都是有爭議的。例如有些政治家,有些領(lǐng)袖人物,凡是千古留名,只受到廣泛尊敬的,往往是相對比較短命的,他們“適時”結(jié)束了本身的生命,留下的是功績,帶走的是缺憾。例如孫中山,甚至于還有林則徐,他已經(jīng)奉詔出發(fā)去平定農(nóng)民起義,沒有等到動手,死了。壽則多辱,不知道包含不包含這樣的含義,壽了,做的事多了,必然就具有不同的方面,引起不同的評價了。岳飛屈死了,他留下來的只有忠勇抗金的功勞與記錄。如果另一種情況呢?如果他再活三十年,誰知道他會不會卷入什么內(nèi)政事件呢?林彪如果早死十年呢?劉志丹、左權(quán),甚至于李大釗、瞿秋白……他們?nèi)绻畹搅?949,此后他們將怎樣掌權(quán)呢?嗚呼!

  
  還有一點也值得研究,人們,尤其是中國的先秦諸子,怎么會如此堅信上古時期人們的生活最好呢?他們?yōu)槭裁赐耆珱]有進化觀念、發(fā)展觀念呢?是單純的懷舊心理嗎?倒也是,許多人相信童年是最快樂的,也許這與此章指出所謂赫胥氏之時人類的生活最幸福最合乎大道一樣。這是一種向后看的世界觀,在中國竟然是源遠流長。也許從文學藝術(shù)的角度看這不無可取,沒有對于往日的追憶與懷念,乃至自迷迷人的眷戀,許多許多好書、好歌、好樂段都不會出現(xiàn)。一個作家、文藝家,高喊幾句讓我們回到上古時期、嬰兒時期,像野馬一樣地生活,再不要什么圣人、仁義、知識、學問了吧,這是值得同情的,甚至是頗為令人感動的。然而這并不等于當真認定人的幸福在往日,在古代,在嬰兒時期。君王也罷,臣子也罷,社會學家也罷,都是不會這樣說話的。是老莊太天真,太激憤,太另類,太用文學藝術(shù)的想象與沉迷代替科學與理性的考察檢驗了?還是另有解釋呢?
  
  這是《莊子》中最美好的章節(jié)之一,不管它是否莊子本人所作。如果是偽作,就是偉大的偽作,浪漫的偽作,瀟灑的偽作。它快樂而又憂傷,慘烈而又有趣,真誠而又玄虛,就像一個關(guān)于馬的世界的童話。它像一個動畫片,馬蹄踏著雪路,馬匹昂首而行。馬的毛皮抵御風寒,在嚴冬的大風里儲存著溫熱,熱氣從皮毛下蒸騰而出。馬兒高興地交頸摩擦,馬群的團結(jié)友愛令人羨煞。它們追隨著草地與水洼生存,它們生活得遼闊而且自由。它們有時也鬧點小矛盾,互相尥尥蹶子,嘶鳴幾聲,撒完了氣,很快又不言而歸于親好。它們生活在最美麗的草地,不管是平原、丘陵還是山谷,皆在一片綠色之中。什么叫天堂?就是野馬縱情奔馳的地方,就是綠色的牧場,就是例如新疆的鞏乃斯、納拉提與喀納斯,就是例如內(nèi)蒙的呼倫貝爾草原!
  
  這一章的故事又像是古代中華版的《阿凡達》,但比好萊塢大片早出現(xiàn)了兩千多年。不是科幻,也不見得完全不科幻;不是童話,也不見得完全不童話;是寓言,但也不見得完全就是寓言。
  
  看吧,在馬匹快樂的天堂生活當中出現(xiàn)了不和諧的元素,隨著類似“鬼子進村”的音樂伴奏,自以為是的馬師伯樂出現(xiàn)了,他來收養(yǎng)、管理、分類甄別、編組編號、排列安頓、訓練培育馬群來了。馬嗷嗷地叫著,伯樂捕捉著、鞭打著、恐嚇著它們,摧毀了它們的意志,套牢了它們的脖頸,刺傷了它們的屁股,鞭打著它們的身體,吊起馬腿,給它們釘上鐵掌;燒紅烙鐵,給它們烙上烙印;剪齊鬃毛,給它們統(tǒng)一形象;剪傷耳朵,給它們留下記號,還套上頸木、籠頭,嘴里塞進鐵嚼,屁股上扣上后鞦,肚子上打上腹帶,脊梁上備好鞍橋,兩邊垂下鐵鐙,跨上騎手,塞進車轅,拉上鐵犁,關(guān)進廄圈……然后是曠日持久的馬人之戰(zhàn)。馬當然不是人的對手,今日之伯樂不僅有鐵刺與皮鞭,而且有麻醉子彈,有畜用鎮(zhèn)靜劑,有電擊強馴化手段,有“無痛閹割”的獸醫(yī)技巧,而且有在馴化野生動物上取得了無限成功之后的編劇、導演、藝術(shù)家、后現(xiàn)代學者卡梅隆等,拍出《阿凡達》這樣的高文明、高技巧、高票房、悲天憫人,愛及外星的影片。人們會給眾馬匹,包括潘多拉星球上的六條腿的潘多拉烈馬,放映人類的自省影片,讓馬兒們感動得涕淚橫流,高呼萬歲,同時向動物進行教育,人類是多么偉大,人類是多么富有反思精神,你們?nèi)f萬不可有什么過激行為,你們應(yīng)該等待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中的偉大人道主義者杰克•薩,幸福永遠屬于你們。

  
  從《阿凡達》中我們還會驚異于思想與利潤的結(jié)合,好的思想加藝術(shù)加技術(shù)加史無前例的投資,能夠獲得市場上的空前成功,據(jù)說《阿凡達》的票房已經(jīng)超過了《泰坦尼克號》。而如果莊子活到今天,他的著作一定可以使他進入作家富豪榜。當今的世界更亂乎了,理不出頭緒來了。誰能想象莊子將如何對待市場與出版事業(yè)體制的改革呢?越是罵市場就越暢銷,這是一種可能。越是不暢銷就越罵市場,這也很可能。
  
  真正到了莊子的份兒上,不會怕市場,也不會怕不市場。他說過,成了“真人”,入水不濕,入火不燙(《大宗師》)。蘇聯(lián)歌詞叫做“我們,火里不怕燃燒,水里不會下沉”。莊子后來被封為南華真人,他有資格加一兩句歌詞:“我們錢里不會發(fā)暈,沒錢也不至于發(fā)狠!”
  
  有一點值得沉思:為什么某些成功的洋大片總算還有點思想,哪怕是不無做作的思想秀,足夠使全世界的中學生五體投地……而我們的一部部影片卻總是要搞白癡秀呢?
  
  老王說:向后看與向前看的烏托邦主義都很可愛。為什么我們硬是只可以從猿到人卻做不到從人到猿呢!無論如何,還不能放棄與草木鳥獸同在的美夢。換一個猛批伯樂的思路令人叫絕。其實老王早在四分之一個世紀前就在小說《一嚏千嬌》中提出過,如果阿Q會寫小說,他將怎樣寫同胞中的偉大作家呢?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guān)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