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免费看_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_国产视频精品视频_1024cl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2019

用戶名:
密碼:
第4節(jié) 以自由為信仰的公共文化和公共生活下

  好的公共文化并不是一個單純的“社會氛圍”問題,從根本上說,它是一個亞里士多德所說的政體問題。它由兩個部分組成,政治制度和公民文化,托克維爾在觀察美國的公共生活時也是從這兩個方面同時著眼的。形成好的公共生活需要政治制度改革和公民教育并行,我這里說的不是一般國民教育意義上的公民教育,而是與民主的公共生活相一致的民主公民教育。民主的公共生活對國民有積極的教育作用,同時又能再生和優(yōu)化這種公共生活,使它變得更好。
  
  本書第二部分“拒絕在骯臟的歪理之河里沉淪”涉及了與現(xiàn)代“神道設教”有關的話語統(tǒng)治與反抗問題。彼特沃克在《彎曲的脊梁》中指出,全面的、不間斷的意識形態(tài)宣傳和思想、言論控制是一切專制“神道設教”營建反自由、反民主的偽信仰所共同使用的手段。早在1928年,希特勒的得力助手戈培爾就在一次對黨的宣傳員所作的演講中說:“你永遠不會認為百萬民眾會為了一個經(jīng)濟計劃而獻出其生命。但是他們情愿為一個信仰而死,因而我們的運動就是要不斷接近這樣一個目標。”語言是宣傳散布這種信仰的主要工具和手段。拒絕在骯臟的歪理之河里沉淪就是要清醒認識到這種語言和思維邏輯對人的極大毒害。德國羅曼斯語語文學家克萊普勒(VictorKlemperer)在希特勒統(tǒng)治下對納粹的“神道設教”語言有過切身體會,他深深憂慮納粹語言對普通德國人思維方式的毒化影響,他指出,希特勒、戈培爾和納粹其他領導人所使用的語言并不僅僅是呈現(xiàn)在意識層次上的詞匯、概念和說法,而且更是一種在下意識層次誘導和左右普通人思維的毒質(zhì)話語。這種帝國語言像是很小劑量的砒霜,在不知不覺中毒殺人自發(fā)獨立的思想能力。
  
  第三部分“人道是一種社會價值”也可以叫做“人性的啟蒙”,它涉及的是人如何相互對待、如何對待動物和自然、如何對待生死、如何對待人性中的陰暗與邪惡。人存在于生命的大連鎖(TheGreatChainofLife)中,美國自然學家和作家克魯奇(JosephWoodKrutch)從生命的大連鎖中得到的最重要的啟示是,生命的本質(zhì)并不在于為生存而消滅其他生命,而在于生命的快樂。理性的人應該比其他動物更能明白這個道理,更珍惜自己的自由、意志、快樂,以及與他人和所有生靈的共同存在?唆斊鎺椭嵘藷o數(shù)讀者對野生動物和人類生命價值的了解和尊重。一個民族喪失信仰,這一定會表現(xiàn)在大面積的人性墮落上,而人性墮落最可怕的表現(xiàn)便是漠視生命和生命遭受的苦難。今天政治生活中的擁權自肥、腐敗、貪污、專權,經(jīng)濟交往中的坑蒙拐騙、制假賣假、不守信用,公共生活中的冷漠、自私、功利、勢利,哪一樣沒有人性墮落的影子?有些人出于對今天中國社會道德淪喪的焦慮與不安,把“文革”美化想象為一個有道德、有理想、有信仰的時代,這樣的幻覺不單沒有根據(jù),而且是十分危險的。
  
  第四部分是“迷惘者的信仰與共識”,信仰的不明確和共識的缺乏使許多人陷入了痛苦的精神迷惘。在關注信仰問題時,要問的不僅是我們需要怎樣的信仰,而且還是,信仰是如何形成的,這在歷史上有許多教訓。形成信仰主要有三種途徑,它們分別是家庭影響,群眾社會影響,以及個人的自由與理性思考。
  
  大多數(shù)有宗教信仰的人,他們從小生長在有宗教影響的家庭或社區(qū)中,對他們來說宗教是一種集體記憶,他們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影響,成為一種習慣,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是無條件的。這可以稱之為“自發(fā)信仰”。另有一種不那么自發(fā)的信仰:政治信仰。那些擁有政治或意識形態(tài)信仰(信念)的人,絕大多數(shù)是接受了某種思想“教育”的結果,當然也有的
  
  是部分因為家庭親友的影響。學校體制和群眾社會中的這種教育具有宣傳、蠱惑、洗腦的性質(zhì)。這種信仰不是無條件的,它需要與信仰者的利益相一致。
  
  以上兩種信仰的絕大多數(shù)信眾都只是“照著做”而未必是“想著做”的人們(當然這里面有程度的差別),自由、理性的獨立思考并不是他們信仰的主要因素,他們也未必都有自由、獨立的人格。當成為群眾文化一部分的時候,他們的宗教和政治信仰往往表現(xiàn)為各種情緒性、非理性的迷信和盲從,甚至狂熱和狂信。群眾社會學和群眾心理學常常把這樣的信仰納入它們的研究范圍。與這類信仰相區(qū)別、相對立的是個人通過自由、理性思考獲得的信仰。它可以成為宗教或政治的信仰,但也可以是不可知論或無神論。自由而理性地不相信宗教信仰或政治意識形態(tài),本身就可以說是一種信念。真正的信念或信仰應該是隨著個人思想發(fā)展而變化的,相反,堅守不變的想法和觀念是自閉的愚蠢行為,不是信仰堅定的表現(xiàn)。自閉的信念與自由、理性的信仰是格格不入的。真正的宗教信仰至少也是不排斥理性的。
  
  公共生活中的自由信仰不一定需要以宗教信仰來表現(xiàn),而是必須表現(xiàn)為一些具有普世和恒久意義的價值,這些普世價值不僅關乎公民在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自由、平等、尊嚴、人權原則,而且關乎那些支持這些原則,并讓人的存在獲得高貴意義的精神和心靈價值,那種具有超越性的真、善、美。
  
  這種真、善、美是極致的,因完美而令人神往,蘊含在超越的精神境界和信仰里。我有一位96歲的老科學家朋友,他曾與我分享對信仰的體會,他說,信仰是一種關于本質(zhì)的知識,是一個發(fā)散系列的極限,這個極限不在系列之內(nèi),例如數(shù)學中的“實數(shù)”是一個發(fā)散系列,它的最大極限——無窮大,超越這個系列。無窮大不是實數(shù),而是實數(shù)之外的東西。
  
  按照康德的理論,現(xiàn)象在認識之內(nèi),而本體在認識之外。真、善、美的本體也是一樣,雖然在認識之外,但經(jīng)過一代又一代人的求知努力,可以逐漸得到更深刻、更透徹的知識,任何一代人所擁有的關于真、善、美的知識都只是有限的、不完美的、近似的,因此也永遠需要下一代人來補充和完善。人類這樣一代又一代(就像這位老先生與我之間那樣)接力追求
  
  的是一個有待無限接近的共同普世目標,這是一個由神奇力量推動的過程,而非功利得失計算的結果。正因為如此,它才成為一種可以代代傳承的精神境界,一種只屬于自由、理性人類的堅定信念,那就是信仰。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嚴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