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節(jié) 卡爾•施皮特勒自傳
-
本文刊登在《諾貝爾獎》雜志(LesPrixNobel)1919/1920年卷上。
1845年4月24日,我出生在巴塞爾蘭德州的一個名叫利斯塔爾的小城。4歲時,父親到新成立的伯爾尼州擔任政府里的出納員,我也跟隨他遷居伯爾尼。1856年冬至1857年,我又隨父母重返故鄉(xiāng),住在巴塞爾的姑母家,并在那里上中學。此后我又回到利斯塔爾父母膝下上高中,每天乘火車往返。那時,威廉•瓦格納爾和雅各•布克哈爾特是我的老師。1863年,由于父親的要求,我在巴塞爾大學法律系注冊。1865年至1870年,我先后在蘇黎世、海德堡和巴塞爾改學神學。從巴塞爾大學神學專業(yè)畢業(yè)后,我應(yīng)彼得堡的斯坦德斯克約德將軍的邀請,擔任他子女的家庭教師。于是,1871年8月我來到彼得堡,在那里一直待到1879年。在俄國和芬蘭(塔瓦斯特胡斯),我創(chuàng)作了作品《普羅米修斯和厄庇墨透斯》,返回瑞士后,以筆名卡爾•費利克斯•坦得姆自費出版(1881)。此書沒有引起任何重視,甚至沒有刊出廣告,也無人問津,因此我以文學糊口的希望完全破滅了。我不得不在公立學校里(伯爾尼州的諾伊威勒,1881年至1885年)任教,后來又擔任過報紙編輯(1885年和1886年在巴塞爾地方報《邊界郵事》,1890年至1892年在《新蘇黎世報》)。
1892年7月,像是突然擺脫了命運的擺布似的,我攜帶家眷遷至盧塞恩,從此過上了幸福、寧靜的生活。
《普羅米修斯和厄庇墨透斯》出版后(1881年至1882年),我又有以下作品問世:
《彼岸世界》(1883),一本我自認為拙劣的書
《蝴蝶》(1889)
《科爾德里家的弗利得里》(1891)
《古斯塔夫》(1892)
《寓言》(1892)
《敘事謠曲》(1896)
《戈特哈德》(1897)
《康拉德少尉》(1898)
《大笑的真理》(1898)
1900年至1905年間,長詩《奧林匹斯的春天》分4卷出版發(fā)行:
Ⅰ.升天序曲
、.新娘赫拉
Ⅲ.高潮
、.結(jié)局
前兩卷和我的其他作品一樣無人問津。直到第3卷問世之前的某一天,著名音樂家費利克斯•魏因加特訥發(fā)表題為《卡爾•施皮特勒,一個藝術(shù)的享受》(慕尼黑,1904)的文章,向德國人介紹《奧林匹斯的春天》(同時也提到我的《普羅米修斯》)。后來就好了。對于全世界來說,費利克斯•魏因加特訥是我的伯樂,而我早先在瑞士成名則多虧J.V.維德曼的推薦。
1909年長詩經(jīng)改寫變?yōu)槲宀糠,改編本?920年底曾多次再版。繼《奧林匹斯的春天》之后,我又出版了如下作品:
《時鐘之歌》(1906)
《伊瑪果》(1906)
《女孩們的敵人》(1907),被譯成多國文字(其中瑞典語譯文由威廉•比爾翻譯,在斯德哥爾摩出版)
《我的童年經(jīng)歷》(1914)
我沒有全集。由于我的一位出版家(蘇黎世的阿爾伯特•米勒)以強硬的態(tài)度拒絕將在他那里出版的4部書收進全集,因而使全集的出版成為不可能之事。
晚年我主要從事處女作《普羅米修斯和厄庇墨透斯》的改寫工作。
施珉輯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