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節(jié) 樣本剖析:“感動中國人物”黃舸的感恩之旅
-
案例鏈接:
他是2006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7歲時被確診為先天性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理論上他只能活到18歲,并且生活無法自理。在聽說他的故事后,無數(shù)好心人奔走相告為他捐錢捐物。2003年,15歲的黃舸和父親一起,踏上了拜訪全國恩人的“感恩之旅”。2009年11月6日,堅強的陽光少年,帶著無數(shù)人的關(guān)愛,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步入沒有痛苦的天堂。
他短暫的一生卻牽動了無數(shù)有愛的心,他就是黃舸。
本位思考:
■一、感恩好心人。
黃舸的生命就要走到盡頭,但是為了能面對幫助過他的人說聲謝謝,2003年,15歲的黃舸和父親騎著一輛三輪摩托車踏上了“感恩之旅”,開始在全國尋訪素未謀面的恩人們。到了2006年,父子倆已經(jīng)走過了82個城市,行程1萬多公里,向30多位當年給他們寄過錢的恩人當面道了謝。父子倆一路上感受著感動,也傳播著感動。
黃舸說:“到好心人的家門口說聲謝謝,送上一束鮮花表達深深的謝意,是我最大的心愿。”這個心愿一直支持著他走到今天。如果有一天離開人世,黃舸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給需要的人。
疾病早已令黃舸喪失了站或坐的能力。每天,父親必須小心翼翼地把他從床上抱到輪椅上,用繩子仔細地“固定”,以保證他不致滑落。父子倆從2003年開始走遍全國尋訪素未謀面的恩人。
在“感動中國”頒獎的時候,著名節(jié)目主持人白巖松說:“一個四肢無力的孩子,每天都在和死神賽跑,跋山涉水,萬里迢迢。就像一小截被命運丟棄的蠟燭,善良的人點亮他,他就歡快地燃燒起來,藏起眼淚,還給人們光明和希望。”
黃舸感恩的方式并不僅僅是上門感謝,他從五湖四海好心人送來的電腦中,選擇一臺自己中意的,將剩下的送給了同樣需要幫助的其他人。他希望這種愛可以不斷地傳遞下去,這樣在他看來,也是一種對好心人們的感謝。
生活似乎把年輕的黃舸錘煉成了哲學家,他說:“你怎么面對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便怎么面對你。”“放在歷史長河看,每個人都只為自己,就什么都白做了。但若為人類做,你沒了,你存在的意義還在那里。”
如果有更多的人能夠意識到這點,那人間大愛必將開出燦爛之花。
■二、感恩父愛。
2007年黃舸和父親黃小勇應邀來到華僑大學進行演講,只能容納四百人的報告廳中,坐滿了華大的師生。沒有票同學們更是圍擠在了華大陳嘉庚紀念堂門口。
7點30分,黃舸和父親黃小勇走進報告廳,開始講述他那坎坷的經(jīng)歷。
在演講結(jié)束的時候,黃舸深情地對著自己的父親黃小勇說:“爸爸,我愛你”。黃小勇站起身來,滿含熱淚,緊緊地抱住了自己的兒子,大廳中霎時間掌聲此起彼伏,人們含著淚,祝福著他們。
黃舸的母親在生下他9個月后便離開了他們父子倆,黃小勇獨自承擔起照顧兒子和家庭的責任。
當黃舸被問到為什么在時日不多、身體不便的情況下,還要堅持去感謝每一個人時,他回答說:“最心痛的是爸爸。”他的父親就是他的榜樣,父親對他無私的愛也是他的志向,他要把這份愛傳遞給大家。
為了感謝父親,早已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黃舸盡量不在行動上麻煩父親。而心理上,他將自己的不開心壓抑起來,不讓父親知道,為了不讓父親傷心。
沒有這樣一個堅強、善良的父親,也不會有這么一個堅強、感恩的兒子。黃舸用行動回報著父親的養(yǎng)育之恩。
Think+(延伸思考):
■一、感恩是吸引眼球的噱頭嗎?
感恩本身是內(nèi)心向善的行為,因為和善,所以容易引起旁人的共鳴,而這種共鳴的根源是孔子的“人性本善”。既然有“從善如流”,就會有被善舉吸引的焦點和關(guān)注。然而往往這種善意的從眾最容易被利用,要么矯情以尋求認同,要么炒作以謀求出名。社會大眾總是在諸如“感恩”的名目下熱血沸騰,而忽略了當事人的內(nèi)在動機。我們?yōu)樯鲜鲑Y料中黃舸的感人事跡而感動的同時,也應該對“感恩”一詞進行清醒的辨識和剖析。
■二、感恩是聲淚俱下的濫情嗎?
我們當然需要感恩,但要考慮恰當?shù)剡x擇用表達抒情的方式。很多事情做得過猶不及。感恩亦如是?鬃诱f,只有三件事情不需要克制,可以盡情去做:一是儉樸,二是謙虛,三是悲傷。只有這三方面的事情是毫不掩飾地自然流露;反觀感恩,我們沒有必要為了感恩而感恩,如此就是大張旗鼓地做作,聲淚俱下的濫情。感恩本身會不會給我們帶來感動,是通過內(nèi)心的真誠和觸動,而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懂得感恩”而表演。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