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在线免费看_2021午夜国产精品福利_国产视频精品视频_1024cl地址一地址二地址三2019

第5節(jié) 且看明月,又有幾回圓

  題中岳山•在京南
  
  孤峰絕頂萬余嶒,策杖攀蘿漸漸登。
  
  行到月邊天上寺,白云相伴兩三僧。
  
  ——唐•玄奘
  
  我是一個習(xí)慣在夜幕中獨自寂寞的人,寂寞并不是一種頹廢,只是給喧鬧的白日尋找一個沉靜的借口。友發(fā)來短信問我:在做什么?我回:在看月亮,聽古曲,想一些老掉牙的陳年往事。回首往事知多少?往事就是這樣,你想要記起的時候,發(fā)覺原來已經(jīng)忘得差不多了。你想要忘記的時候,卻一直在心頭縈繞,讓你心緒難安。往事太多,不是所有的過去都值得你去懷想。許多記憶的碎片在夜色里發(fā)出凌厲的光,會將我們僅存的一點完整也割傷。在模糊的印象里,我們又何須在意遺忘或是憶起?
  
  看到明月,總是會不經(jīng)意地想起《西游記》女兒國里的片尾曲。“人間事常難遂人愿,且看明月又有幾回圓?”其實這句話我在文中多次提起,甚至有些不厭其煩。因為喜歡,銘刻在心間,才會如此。于是想起了唐僧,一個誓死要將此生交付給佛祖的和尚。他卻在女兒國動了凡心,唯一的一次凡心,讓看客不能忘懷。女兒國的女王,其實只是唐僧的一場情劫。當(dāng)時唐僧被女王請去,夜賞國寶,孫悟空說了一句話:“就看師傅的道行了。”這里的道行,說的也是唐僧的定力,一個風(fēng)華正茂的男子,面對一位如花似玉的紅粉佳人,確實需要非凡的定力,才可以坐懷不亂。
  
  今日偶讀唐代著名高僧玄奘的一首禪詩,亦知道他就是《西游記》里唐僧的原型。明代吳承恩是根據(jù)玄奘西行印度求法取經(jīng)等事跡,衍生而出一部文學(xué)名著。歷史中的玄奘與小說中的唐三藏有很大的區(qū)別,但相同之處都是不畏艱險,從長安出發(fā),一路西行?商迫氐糜^音大師點化,收了四位高徒,一路上騎著白龍駿馬,雖歷盡艱辛,卻也有許多溫暖的情義。當(dāng)時唐朝國力尚不強(qiáng)大,與西北突厥人正有爭斗,官方禁止人們私自出關(guān)。玄奘在夜間偷渡,孤身一人,騎著一匹瘦馬,走過戈壁險灘,雪峰荒原,多少次來到“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復(fù)無水草”的地方。他只能默念《心經(jīng)》,似乎佛祖就在前方對他招手,那么近的距離,就可以看到蓮花盛開,靈臺清澈。
  
  玄奘下定了西行的決心:不到印度,終不東歸,縱然客死于半道,也決不悔恨。所以這一路,無論經(jīng)歷多少災(zāi)難,他都當(dāng)作是佛祖對他的考驗。最后往返耗費了十七年,行程近十萬里,于貞觀十九年正月還抵長安,受到唐太宗及文武百官的盛情迎接。他給中土大唐帶來了佛像、佛舍利以及大量的佛經(jīng)梵文原典。一部《大唐西域記》蘊(yùn)含了一百多個國家的風(fēng)土文化、宗教信仰,可謂海納百川、包羅萬象。這部書由唐太宗欽定,玄奘親自編撰,弟子辯機(jī)整理而成。內(nèi)容翔實生動,文采流暢飛揚(yáng),堪稱佛學(xué)寶典。


  
  十七年,玄奘將最好的年華交付給漫長的旅程,回來已是風(fēng)霜滿鬢,手捧用青春歲月?lián)Q回的經(jīng)卷,他的一生或許真的可以無悔了。盡管不能青春重現(xiàn),至少他能夠在舍利、經(jīng)卷中,找回點滴失去的記憶。跪于佛祖面前,他可以坦然地說,我不負(fù)所托。他的回憶錄足夠蓄養(yǎng)他一輩子,佛法追求圓通自在,所以他記住的應(yīng)該是擁有的喜悅,而非付出的苦難。歲月的磨礪,早已更換了曾經(jīng)堅韌的容貌,他有的,只是容忍過去、寬釋未來的慈悲和平寧。
  
  玄奘算是一位被佛祖庇佑的高僧,他并不是第一個到西天取經(jīng)的和尚,也不是最后一個。在寥廓的歷史長河中,多少僧人為求取真經(jīng),不顧個人安危,毅然離開中土,長途跋涉前往西域?墒悄芊祷氐娜藚s寥寥無幾,他們都葬身在沙漠荒野、寒林雪域。無人收拾的尸骨,只能同野獸一起掩埋,在寂夜時發(fā)出閃爍的磷火,告訴蒼茫的天地,他們的靈魂始終不肯離去。是佛陀的召喚,讓他們可以做出如此深遠(yuǎn)的追求,只身奔赴險境,只為了度化蕓蕓眾生。都說寂滅意味著重生,這些不死的靈魂,一定被佛祖安頓,在功德圓滿時,終會得以重見天日。
  
  放下這些沉重的過程,再來賞讀玄奘的禪詩:“孤峰絕頂萬余嶒,策杖攀蘿漸漸登。行到月邊天上寺,白云相伴兩三僧。”此時的玄奘,儼然是一位超脫世外的高僧。策杖攀蘿,只為在孤峰絕境處,尋訪山林閑趣。坐落在縹緲頂峰的寺院,有如倚著明月,澄凈得已經(jīng)找不到一絲煙火。唯有幾位閑僧,在白云中往來,那么悠然自在。他們?nèi)缃竦纳L,也是用曾?jīng)的滄海換來。佛祖不會厚此薄彼,在求道的旅程中,有天賦和緣法的人,或許悟得早些,但過程其實是同樣的繁復(fù)。待到風(fēng)雨成昨,聚散都成往事的時候,就可以放下一切,禪寂淡然了。


  
  麟德元年(664)二月五日,六十三歲的玄奘圓寂。高宗哀慟逾恒,為之罷朝三日,追謚“大遍覺”之號,敕建塔于樊川北原。其后,黃巢亂起,有人奉其靈骨至南京立塔。太平天國時,塔圯;迨至亂平,堙沒無人能識。百代浮沉有定,世事滄桑迭變,渺渺塵路,沒有誰可以做到一勞永逸。想要拋擲一切,坐看云起,就必須先經(jīng)歷劫數(shù)。走過災(zāi)厄多襲的漫漫黑夜,站在黎明的樓頭,才知道,誰是真正走到最后的人。
  
  人生一世,如同浮云流水,過往是覆水難收,我們有的就只是現(xiàn)在。做一個忘記苦難的人,在殘缺和破碎中學(xué)會感恩。在生命空白的書頁里,我們填充著自己,漂染不一樣的顏色,涂抹不一樣的煙火。直到有一天,靈魂寧靜如拂曉的幽蘭,那時候,我們就真的圓滿了。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請自覺遵守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guān)的政策法規(guī),嚴(yán)禁發(fā)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評價:
表情: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