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節(jié) 第一章
-
我父親非常激動。我記得那些彩色般的記憶。他在辛辛那提的一場暴風雪中行走,周圍在閃著光,他抬起頭說:“你的作品如此奇妙。”你的作品如此奇妙。這就是我。這就是史蒂文。
——利亞•阿德勒,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母親
1
從黑暗中來到托拉約柜前燃燒著的燭光下,這個小孩圓睜著的雙眼充滿了敬畏。點綴著金色和藍色的列柱式大理石拱門里,約柜的木門隱藏在一張幕布后面。幕布在明亮的燭光中閃耀著,散發(fā)出一種誘人的、深不可測的神秘氣息。在半球形的天窗下,一盞青銅吊燈掛在一顆大衛(wèi)之星上。這個小孩在嬰兒車里。車子被推過鋪著藍色地毯的過道,他能聽到周圍留著胡須、戴著黑色帽子的老人在吟唱著圣歌,并且隨著希伯來禱文有節(jié)奏地搖擺著。“那些老人在給我遞餅干,”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回憶道,“我父母后來告訴我,我當時應該只有大概六個月大。”
這是這個孩子最早的記憶,而他長大之后制作了電影《辛德勒的名單》。那一年是1947年,那個地方是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以色列圣會猶太教堂。在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四處遷移的少年時代,這座教堂就坐落在他住的第一個家的街對面。
沒有哪個電影制作人比斯皮爾伯格更執(zhí)著和更有效地利用自己的童年記憶。他曾說過,他“總是能從一個電影創(chuàng)意中追溯回童年”。確實,他早期獨特的拍攝風格,其根源可以在那些猶太教堂的記憶畫面中找到。催眠式的移動鏡頭結(jié)合對于未知事物的恐懼與好奇,炫目的光芒淹沒人物角色的視野(他稱之為“神光”),大量地使用感人的主觀視點,伴隨著驚人的出現(xiàn)和視覺效果的快感。他總是對“我覺得有但看不見”的東西感到著迷。從《大白鯊》、《第三類接觸》和《外星人E.T.》到《紫色》、《太陽帝國》和《辛德勒的名單》,斯皮爾伯格都表現(xiàn)出一種非凡的天賦,讓全世界的觀眾和他一起分享他兒時的恐懼和幻想。
他把自己最喜歡的主角描述為“平凡先生”,這種平易近人的特點是斯皮爾伯格成功贏得大量觀眾的關鍵之一。這也同時解釋了他對精英至上的蔑視,因為這些精英無法看出這些主角的平凡,這其中包含了各種典型的人類沖突。斯皮爾伯格的電影主角通常要么是一個小孩,由于坎坷的生活導致他過早地成熟;要么就是一個孩子氣的成年人,他想逃避大人的責任,這種嘗試在導演看來是既愛又恨。盡管到目前為止,大部分他的作品的體系都有著相對有限的主題范圍和智力范圍,但就像任何一個流行藝術家一樣,斯皮爾伯格也有著一種對現(xiàn)代人共同心理問題的本能意識,以及用直接簡樸的方式表達這些問題的非凡能力。他能營造出可以喚起人們原始情感的視覺畫面,而這些畫面并不會像文字那般復雜。也許他最大的藝術強項就是他這種看似與生俱來的能力。
1991年,當他被問及選擇一個能概括他的作品的“杰出畫面”時,斯皮爾伯格選擇了一個最能與他最初的童年記憶相呼應的畫面:在《第三類接觸》中,那個小男孩打開客廳的門,看到從飛碟上發(fā)出的刺眼的紅光的畫面。“那種既美麗又嚇人的光,就像從門外竄進來的火一樣。而他那么小,那扇門又那么大,門外有非常多的可能和危險。”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