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節(jié) 官員當老師真的很害人
-
由于清政府用于平叛太平軍、捻軍的費用一再增加,再加上鴉片戰(zhàn)爭賠款引發(fā)的疊加效應,政府收的稅收越來越重,這一年的6月份,海門余東一帶的老百姓紛紛拒絕向政府繳納沉重無比的稅款,走上了抗稅的道路。地方政府官員沒有作出減稅的措施,而是直接派出軍隊進行鎮(zhèn)壓。當?shù)氐睦习傩諞]有組織抵抗,而是一時之間變成了驚弓之鳥,聽到槍響,驚惶中立即四散奔逃。
宋老師的家就在那一帶。這些消息一波接一波地傳進了宋老師的耳朵中來,現(xiàn)在他全身心都在忙一件事:不停地惦記著家里人的安危,就像有的病人患上了焦慮癥一樣,他生怕自己家里的孩子老婆發(fā)生什么不測,一句話,他再也集中不了精力搞教學了,即便是他的這個優(yōu)秀學生離高考的時間越來越近,他也沒有任何的心思坐在教室里教書了。
宋老師考慮再三,這才向張爸爸提出,這書想教也沒法教了,一定要回家看看?吹剿卫蠋熯@樣焦心,張爸爸也沒有辦法,只得臨時給老師放假,同時也給他的兒子放假。
宋效祁回到家里,還沒有來得及回答是不是再回來教書,卻在突然之間,一病不起,卻又在一病之間,居然上了天堂。事實就是這樣,學生快要高考了,卻突然之間發(fā)現(xiàn),居然成了失學青年。
宋老師就這樣走人了,可張謇的學業(yè)怎么辦?眼看著高考的日子越來越近,張爸爸日思夜想,終于為兒子想了個辦法,一個理論上看上去很豐滿現(xiàn)實卻太過于骨感的辦法。想想看,宋老師是個優(yōu)秀的教師,那么,宋教師的兒子呢?他不也就是理所當然地優(yōu)秀嗎?
張彭年想到這里,差點笑出聲來了。是的,既然宋老師死了,他的兒子還在啊,那就把自己的兒子送到宋老師的兒子那里去繼續(xù)學習深造。想想看,用考上大學的人來教希望考取大學的人,這玩兒法,理論上應該對頭啊。張彭年把兒子送到了西亭,讓張謇跟著宋效祁的兒子宋琳學習。
這件事情,張彭年有一半想對了,而另一半,他徹底地想錯了。與老爸宋效祁相比,兒子宋琳的考試成績的確優(yōu)秀了許多,而且高得不是一個級別上。他早已在科舉考試中取得成功,早已高考過關(guān),當了舉人,而且還當著地方高官。但在另一方面,也就是人品方面,專業(yè)的叫法稱師德,這兒子又比老子差了許多,而且相差的還不只是一個級別。
具體來說,這位宋官員,仗著自己是舉人,最瞧不起別人,尤其是瞧不起學生。對于學生提出來的問題,要么愛理不理,要么非常的嚴格,最后往往是給對方一頓糗。他提出來的一些學習要求,非?量,甚至可以說是極端的苛刻,苛刻到讓學生無法接受,甚至讓學生根本就沒辦法做得到的地步。這樣的老師,今天有一個話來形容他們—想怎么胡來,就怎么胡來,反正他們就是由著自己的性子胡來,反正又沒有上級的什么教育督查機構(gòu)來管理他們、考核他們。任著自己的性子,忽悠家長的錢財,把學生的前途當隨手亂扔的物件,把別人的希望根本就不當回事,他就是這一類人中的一個。也不能怪他,他的主業(yè)畢竟是當官,對于教學來說,他可能還是一位門外漢。教學有自身特殊的規(guī)律,并不是考試好的同志就等于掌握了教育學生的特殊規(guī)律,這需要一個人長期的摸索,或者在師范之類的學校接受專業(yè)的培訓。
與下面的做法比,老師的這點小手段還不算什么。有時,宋琳會借某一個小小的由頭對學生嘲笑一番。好像全世界就他一個人聰明,其他的人都是笨蛋。
求學環(huán)境是磨人的,不過,我們的主人公小張謇,憑著自己的勤奮,再加上他的努力,學業(yè)還是有不少長進。1868年,一轉(zhuǎn)眼就到了,現(xiàn)在,小張謇已經(jīng)長到15歲,是個有模有樣的學生哥,他正在做準備工作,準備他一生中的首次科舉考試。
努力啊,小伙子。我們跟你爸爸一樣,都在為你加油呢。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