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節(jié) 跟著老師的思路跑
-
如果你問我,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什么?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課堂。毫不夸張的說,抓住課堂四十五分鐘,勝過獨自苦學10天,對于一個學生而言,沒有比聽課能帶來更多的收獲了。
我周圍有很多同學,并不重視課堂,或者說,并不會聽課。有的注意力難以高度集中,開始還聽的好好的,慢慢的思緒就不知道飄到哪兒去了,同學之間討論的時候他的眼神都在飄蕩;有的完全受興趣支配,這門課我喜歡我就熱情高漲,不喜歡我就做別科的作業(yè),也不管老師說些什么;有的同學一直在埋頭苦記,充當老師的小秘書,根本不跟著老師的節(jié)奏走;還有的同學上課看課外書,趴桌子睡覺,下課又問同學借筆記,瘋狂的補課。這些學習行為都在跟著自己的心情走,太隨性了!既然是上課,既然每個人都想學出個樣子來,就要逼迫自己改掉這些習慣。
要抓住課堂,首先就要改掉這些不好的聽課習慣,從內心深處重視課堂。這些不好的習慣短期內也許并不能影響什么,但是長期和老師脫軌,你就會發(fā)現(xiàn)無論課后怎么彌補,都補不上了,成績越來越差,你就會對學習越來越沒有信心。與其造成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不如一開始就努力跟上老師的節(jié)奏。老師上課講的都是重點中的重點,如果你不能把握這些知識,就相當于一株小樹苗失去了養(yǎng)分,無論怎么努力都長不高。
有的同學說,我十分重視課上的時間,每節(jié)課我都高度集中,很少有夢游的狀態(tài)出現(xiàn)。這樣算會聽課嗎?非也非也。課堂,是老師和我們的課堂,我們要和老師進行互動,才能有所收獲。以前,我很愛自己思考問題,聽課遇到不懂的地方,總是急于馬上弄懂。可是當我還在繼續(xù)思考問題的時候,老師已經繼續(xù)往下講了。所以下面的內容我就根本沒有聽進去,只能下課后自己去想。這樣做讓我跟不上老師的思路,常常勞而無功。
后來,我改變做法,遇到不明白的先做上記號,繼續(xù)聽課,有時候會在聽課中茅塞頓開,有時候老師講的內容也會給我啟發(fā)。如果仍未弄懂,就課后思考,課后鉆研仍無法解決,再和同學討論或者是請教老師,直到弄懂為止。總之,上課要緊跟著老師的思路,不能只顧著做自己的事情,顧此失彼。
四十五分鐘的課程全程高度集中,我很難做到,所以我會有選擇的聽課。過去我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上課聽聽都懂,可課后做習題時又抓不住要點。后來我找到了原因,原來自己上課看似認真,卻沒有抓到要點,沒有領會老師某些話的深刻含意。其實,老師們都會慢慢引導你由淺入深,要跟著老師一起思考,才能抓住重點。
所以,上課不能光帶著耳朵聽講,更要帶著腦子,跟著老師的思路一起轉。當老師提出問題的時候,我會積極思考老師問這個問題的意圖是什么?我要如何回答?再將我的答案與老師的回答做對比,哪些要點我沒有想到?為什么老師會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每次我都會跟著老師的問題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對知識的理解也就更深一步了。觀察老師的語音語調和情感變化也是抓重點的好辦法。當老師說“請注意”、“我再重復一遍”、“這個問題的關鍵是……” 這樣的話語時,我就格外的認真,這意味著老師接下來要說的不是重點就是易錯點。
老師上課沒有強調的內容,基本都是一些非本質性的表面材料,課后基本我掃一眼就過去了,老師上課補充的內容,課本上沒有,這些我會認真記錄下來,結合老師強調的內容重點復習。課堂上不僅僅要聽知識,有時候老師還會分享學習的方法,我有很多的思考方式和學習方法都是從老師的講解過程中總結而來的,真是不小的收獲。
老師為了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通常會采用不同的方法講解不同層次的內容,有時候就不會按照課本的順序來。一般來說,老師講的都要聽,但是我更側重于聽我最想要聽的重點內容。一般來說,一節(jié)課下來,最重要的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關系式等推導過程和例題講解,尤其是我在預習的時候沒有弄明白搞清楚的問題,其次是老師補充的內容需要記錄在筆記上。除了這兩個之外,要注意聽老師提醒大家容易混淆和出錯的地方,即使這個知識點我已經掌握了我也在旁邊做個標記,做題的時候提醒自己犯錯點。
抓住課堂這四十五分鐘,原本凌亂的知識點在我的腦海中建立一個清晰的框架,那些隱隱約約并不懂的知識也會在老師的講解下浮出水面。雖然全程高度集中會很辛苦會很累,但是我會感受到收獲的樂趣和豁然開朗的喜悅,心里就會覺得吃點苦也是值得的!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