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節(jié) 像少年般簡單生活
-
長久以來,我的生活環(huán)境都亂糟糟的,我指的尤其是室內(nèi)。書和衣服到處亂堆,到處都落滿了灰塵。原來住在父母家的時候還好,每天都有我媽幫我收拾。而我自從獨立生活搬出去住開始,發(fā)現(xiàn)生活逐漸成了一個大問題,每間屋子都開始亂起來,衣服和鞋越攢越多,廚房非得等小時工阿姨每禮拜幫著收拾不可。生活變成了一種負擔(dān)。怎么才能讓生活變得簡單點?然而我沒有動力去解決。
直到有天我意識到許多東西并非必不可少。東西越多,我需要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就越多,它們像海水一樣將人淹沒,唯一的辦法就是減少對物質(zhì)的需求。扔?xùn)|西是有負罪感的,當(dāng)初買它的價格、中間付出的情感、對物質(zhì)匱乏的擔(dān)憂……有時候扔件東西簡直就像回顧整個人生,樣樣都舍不得,樣樣都是感情經(jīng)歷。這時候,就需要一種哲學(xué)般的觀念來幫助了。就在這時,我看到一本名為《簡單生活的藝術(shù)》的書,這是本強調(diào)簡單生活的書,里面摘抄了一些我很喜歡的名人名言,比如:“我太懶惰,一生都做不到循規(guī)蹈矩。我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一直很快樂。我的褡褳里有三斗米,爐灶邊有一捆柴。人何必在乎自己是夢是醒呢?至于追名逐利之事,我甚至從來不提。夜里雨點兒掉落在我的稻草屋上,我伸展了雙腿,全身放松。”這真是我渴望的境界。曾幾何時,我還以為我是個物質(zhì)女孩呢。實際上這種自由多么高級,那是不借助于外在的自由。沒有包裝和假面,就沒有所謂偽裝自己所帶來的痛苦。而那些偽裝,很多都反映在了物質(zhì)上。
看完之后,就開始進行大掃除。首先扔掉了幾把既占地方又不實用的椅子,還有看著心就一沉卻一直沒有理由扔的碗、杯子、一堆肯定永遠也用不上的零碎兒。在扔的時候我想,要是國內(nèi)有那種像國外一樣的慈善商店就好了,那我肯定經(jīng)常去捐東西。當(dāng)然還有不喜歡了或從來就沒適合過的衣服和鞋,都打包準(zhǔn)備送回老家。無用的雜物太多了,留下的都應(yīng)該是有用的、喜歡的、精致的。不然好東西混在差東西里面,也發(fā)現(xiàn)不了。我越來越喜歡“空”了。什么都沒有才算好呢。
東西越少,人的思維便越清醒。東西越少,人就越自由。什么都要占有不但花錢,還是種負擔(dān),讓人會忘記真正的自己,忘記理想,更別提品位了。
我有些朋友住在大宅卻過著精神低保的生活。這是被外在的虛榮所綁架了。被別人羨慕,但自己卻根本不想過這樣的生活,這樣做實在是太不聰明了。人的一生可以說是短暫,也可以說是漫長。短暫是時間概念,漫長是相對于快樂的瞬間而言。不能被外在所束縛了,那些傷心或者驕傲的過去、需要費力保養(yǎng)的東西、周邊的嘈雜、無用的名聲、與自己內(nèi)心不相符的東西……全都扔掉吧,扔不掉就換地方。能夠拋棄這些,才能慢慢找到自己。
我渴望重新回到曾經(jīng)有過的狀態(tài):打開衣櫥,里面只有幾件襯衫、一條牛仔褲。那時候我沒覺得衣服少,因為我當(dāng)時對衣服的質(zhì)量和款式都不妥協(xié)。即使是便宜貨,穿的也是適合自己的衣服。書架里的書,每本我都讀過,不會輕易買書,除非確定它值得保留下來,想讀流行小說,就去圖書館。
- 最新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
- 發(fā)表書評 查看所有書評
-